等小Yoga回家唱歌

是一个偶尔碎碎念的lofter

《嫌疑人X的献身》- 关于推理 和 细节

(首发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452346/

直到看片前一刻,我都有一点忐忑。

看完之后,觉得很平静。因为这个故事讲完了,讲的很精彩很动人,留下的是思考的空间。

很多年前,我曾经看过日版《嫌疑人X的献身》并被深深吸引,而后补了日剧《神探伽俐略》以及东野圭吾先生的很多小说。那时看到剧情最后得知真相的震撼依然在心里激荡。当得知中国改编版动工的消息的时候,心里不是不忐忑的。嫌疑人是领我进入东野圭吾世界的第一部,意义特别。

在得知导演剧组为了剧本和布景道具以及细节所做的努力之后,忐忑少了很多,但并没有消失。或许这是一个定势,也或许是我心里期待得太高。

演职员字幕打起来的时候,心情真的非常奇妙。好多话想说,但是很平静。擦干脸上的泪痕,来说说想说的话。

苏有朋导演真的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人。他留下了伏笔,留下了线索给观众,如同美国的奎恩兄弟:读者应该获得和侦探同样多的线索和细节,推理小说本来就应该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智力较量。当初奎恩兄弟杂志连载推理小说,每到解密章之前都会发布一个声明:你已经获得了和侦探同样多的信息,所有的内容都已经写出来了,如果你能推理出结果并邮寄到杂志社将会得到大奖。小说出版的时候延续了这个传统,在解密章之前放出同样的声明,希望挑战读者。而当你读完解密章并回看前面的内容的时候,你会震惊于线索真的全部都写出来了,而且是符合逻辑符合事实真相的。那是阅读推理小说的极致愉悦。

说回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中有几个小线索非常有趣:

  1. 陈晓欣(女儿)在傅坚的手上咬了一个牙印,石泓也提出了这一点,表示警察一定可以发现。但在罗警官现场和交给唐川的报告里却都没有提到这个牙印。信息的缺失也是线索的一部分。如果观众认真回想,就很有机会推断出这并不是傅坚的尸体,从而引出这是谁的尸体 -- 死亡时间不可能和傅坚相同 --所以报案时间和法医鉴定时间有可能是误导信息 的结论。

  2. 镜头几乎是刻意地,将桥下流浪汉聚居地扫过至少三遍。第一遍椅子上坐了两个人,一个白发一个黑发。第二遍只有白发人,第三遍也是只有白发人。同样,信息的缺失即是线索。(日版将前后的镜头进行了对比,更加明显,中国版就只能靠观众的慧眼了。

  3. 罗警官好几次向石泓打听陈婧的情况,石泓都是低头漠然用几个字打发对方,而罗警官把坤哥的照片拿给石泓看的时候,石泓的表情突然改变了。他正面面对警官,并用了一点挑衅的态度。在这里,罗警官应该会觉得不合理,可惜他不够了解石泓。这里的石泓是演给罗警官看的。(当然也是为了误导观众)他知道警方已经怀疑到他,他决定将这个剧情演下去,而对方几乎立刻就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时机让他知道如何把这场戏演好。而罗警官也正如他所料,认为他“会犯错”。

电影中的很多隐喻,比如落叶,比如登山,比如大雨,都是很有意思的,对照剧情发现有起承转合的作用:(个人解读,不代表片方立场)

  1. 傅坚被杀的时候节拍器掉在地上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最后归于平静。那是傅坚的心跳,也是他生命最后的步伐。

  2. 石泓在雨中看到陈婧从坤哥的车上下来跑回家的时候,裤脚的水滴,是他的悲鸣。雨伞,是对陈婧的关爱,而陈婧手中的雨伞显然比石泓手里的大得多稳得多。

  3. 唐川在得知真相后在桥上奔跑,天色昏暗,是他心中的阴霾与痛苦。跑跑停停,是唐川的犹豫和自我质疑。

  4. 唐川对石泓的大吼,被关门声遮掩并戛然而止,是石泓对唐川的拒绝。

  5. 唐川和石泓在最后电梯间的对话,“太难了”,面对世间的一切,每个人都要做出选择并坚持自己的选择,但寻求最佳方案的问题真的太难了,因为人性比四色问题更复杂难明。

好多小细节真的赞赏。

  1. 整个旧公寓都有各种”疏通下水管道“之类的小纸条,完全说明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的人会居住的地方。

  2. 唐川做弹痕实验的时候要有助手,还要带上保护耳朵和眼睛的装置。

  3. 石泓指认犯案工具的时候有一个用手指向工具并让警察拍照存证的镜头,非常写实。

  4. 监狱里有两个人在给另一个犯人按摩。监狱里犯人之间其实秉承丛林法则,这种献殷勤很正常。但明显石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没有被打扰,也符合“故意杀人犯”在监狱犯人之间属于比较让人忌惮的类型。(很多观众在这里会笑出来也蛮正常啦。)

关于演员。

三位主演都发挥了非常精彩的演出。每一个人的都展示了一个人物的多个面向。

大概是因为我基本没看《还珠》所以林心如的演出在我看来是很不错的。她好几个欲语还休,好像下一分钟她就要说出什么来了又吞下去的表情很不错。对女儿完全把自己当盾牌的防卫姿势也很好。最后的跪下哭泣,是真正的自责,悲伤于自己毁了石泓,还自责当初居然还认为他是一个坏人,从而对自己的存在表示了怀疑(“为了我这样的女人”)。(私下建议还是选择人少的场次,周围观众在这个非常悲伤的时候一起笑出来真的是非常糟的观影体验。)

石泓的角色设定很容易出彩,极端的人物和行为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张鲁一演的很细腻。比如拿到小纸条的时候温柔的笑意,配上窗外的光好像人生一下子有了希望。比如登山煮汤的时候,唐川说你一定能找到好的出路,石泓挑了一下眉,情绪波动了一下,似乎他有一点后悔,但很快又恢复了最初的表情,那不是一个悲伤的表情,而是一个决绝的表情。其实是很凶狠的。这和他之后的行为是连接起来的。

唐川的角色在剧中着墨不多,特别是最后发现真相然后跑出去,和在桥上奔跑那里,总觉得中间缺了几个镜头,稍微突兀了有点可惜。但王凯还是在现有的镜头里成功表演出了这个人物好几个面向。面对听众和学生,自信风度。面对熟人朋友,稍许的自负调侃但熟悉他的人明白这是他“你在我的圈子里”的一种认同,有一种天才的可爱之处,(另一个例子是谢耳朵吐槽朋友的时候,非常自负但是却不讨人厌)而且对方对他的包容,从另一个侧面补全了他的天才身份:普通人总是对能力强的人更加包容。面对嫌疑人,咄咄逼人是有的,特别是对陈婧说出真相的时候,他是背对陈婧,这是他的拒绝和不承认陈婧的态度:你什么都不知道,但你让你一个天才就此陨落,你让我的朋友为你犯下滔天大错。登山的镜头里,几个闪失(被树枝撞到,下坡跌跌撞撞,一脚踩进水里)都演得很自然,也说明了这个地方对他很陌生,是石泓的属地,是一种试图努力走入对方内心的最后一搏。

赵阳演傅坚的部分真的很带感,从远处偷窥陈婧的时候(如果能抽烟可能更有感觉)那种麻木的目光。骂脏话的时候让人觉得他每天都是说这样的话,太熟练了根本不需要思考,立刻接受他一个家暴男的设定。在沙发上对陈婧动手的时候,还不忘把裤子皮带拉开发出清脆的一声响。这一段镜头真的会让人屏息。

两个小演员就比较可惜,有时候差口气,有时候又过了一点点,所以回忆杀部分全场有很多笑声。

说到口音问题,很多人提到不标准的口音会出戏,我会把这当作人物的一个特点。人物一定都是来自于说话特别标准的地方吗?剧中人物比如陈婧就是四处搬家的人,那她说话带口音也是很有可能的吧?常常在其他电影里看到有人物是说利物浦口音的英语,在美国片里说英式英语,在英国片里说美式英语,说带法国口音的英语,带南法口音的法语,带西西里口音的意大利语,都变成了角色的一部分。当然更厉害的演员是根据角色切换口音,目前国内电影还不太能看到,期望未来能看到吧。

剧中让我出戏的镜头主要是蒙太奇镜头:

  1. 在唐川的想象里石泓用锤子捣烂流浪汉的脸。这里角色真的不应该看镜头,谁会一边看镜头一边锤人?

  2. 在回忆里石泓在教室里说“这看起来是一个几何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函数问题”。这里角色也不应该看镜头,因为回忆里石泓是对学生说的。或者不用鱼眼镜头?

剧情中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作为一个喜欢推理小说的人忍不住要提出来一下:

  1. 石泓将定向声波仪从刑警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偷走了。首先,刑警学院是否可以随意进入?在没有院内人士的陪伴下应该无法随意进入。其次,根据剧情,唐川首先发现的是门是虚掩的。当然可以说明石泓是希望唐川尽快发现定向声波仪被偷从而引发后面的剧情,但石泓如何知道唐川当日什么时候会进入实验室?他偷走了课表?如果唐川当日课程结束后给学生进行答疑,没有及时发现怎么办?推理小说用偶然性来解释是说不通的。最后,定向声波仪是一个体积很大的物件,要将它从一个刑警大学的实验室带走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双受过训练的眼睛,成功率高吗?首先假设石泓是前一天夜间去偷的,那唐川应该一早到实验室的时候就发现了,而不是等到下午晚些时候(陈晓欣放学后)才发现。根据当时唐川手里的东西判断应该是下课后,那他上课之前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为什么没发现?如果石泓是白天趁唐川上课的时候去偷的,先不说如何得知课表,也不说还要计算安装到车上的时间,整个教学楼里人来人往,搬一个这样巨大的物件就没有人有半点怀疑?更何况是刑警大学,一般和警方相关的机构,物件的进出都是要严格检查,而唐川教授的实验室除了定向声波仪还有很多刑事案件的卷宗,绝对不是可以随意进出的场合。

  2. 唐川情急下开车出去追石泓的时候,是戴了蓝牙耳机的。一般蓝牙耳机的用途就是当你不方便接电话的时候可以立刻接通电话,即说明电话打进来的时候一定有提示音,为什么这里没有接通电话?为什么还要手动从手机上接听?而唐川在这种时候应该会非常重视和警方之间的联系,必须第一时间得知案情发展:是否拦下了石泓的车?是否追上了校车?目前是否发现可疑车辆等等。这里的设置不太合理。

  3. 石泓的车和相机。石泓这个时候应该是作为一个嫌疑人在警方的名单里,特别是在罗警官认为他“会犯错”之后。既然有人盯着陈婧,为什么没有人盯着石泓?这个时候盯着石泓是非常必须的,因为他的行为可能会提供重要线索。那石泓去租车(目前来看租车比买车可能性大,牌照需要时间等)甚至购买相机(作为一个有工作且工作多年但几乎没有用钱机会的人应该有相应数量的存款,所以猜测应该是购买的)都应该作为“可疑行为”从而记录在案。毕竟一个永远都是走路去上班的人,为什么需要租车?一个对数学以外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的人,为什么需要购买相机,而且是单价非常高的高级相机?这里警方没有介入,是不合逻辑的。如果车和相机都是石泓案发前购买的,则违反最初对石泓这个人物的设定;而石泓决定改变自己的计划,则是在唐川实验室和唐川吃晚饭之后决定的,所以推测是案发后的行为比较合理。


拉拉杂杂讲了好多,可能说明了一个好的推理片真的很难拍,众口难调,但好故事不会缺少观众。作为本土化的《嫌疑人x的献身》,应该算是一部成功的改编。

评论

热度(10)